首页 / 正文 /
宗祠文化——清水江文化的奇葩
2009年10月13日 | user
宗祠文化——清水江文化的奇葩
    沿清水江行走,不时可以见到古村寨中一座座富丽的祠堂。在清水江中下游剑河、锦屏、天柱三县,宗祠数量尤多,其中,又以天柱为甚,目前尚存的就有70多座。这些宗祠壮丽辉煌,古色古香,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风格为多。全为封火青砖墙包围,中有天井、戏楼,上履青瓦,显得庄重威严。高广的祠堂门头都有精美雕塑,其雕塑彩画艺术,显然又有侗族文化因子,色彩艳丽,感染力很强。

  这些古宗祠与数以百计的豪宅、学宫、书院建筑年代基本相近,多在明清时期所建。有的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。宗祠的主人,为侗族、苗族和汉族。文化的发展,总是以经济基础来促进的。自明永乐年间朝廷向清水江征派“皇木”大修宫室,屯兵建制起,清水江中下游的木材经济兴盛起来,使这些地区较早地进入商品经济社会和契约社会,儒家文化的影响也从此更为深入。如此便促进了宗祠文化的兴起。

  走进一座座宗祠,便走进了一条条历史的巷道,一个个家族的历史兴衰,一目了然,深厚的文化气息,扑面而来。白市镇杨氏宗祠占地1822平方米,尤其宽大宏丽。杨氏入黔一世祖杨洪是明朝总兵,敕封昌平伯,其后人居住于天柱、锦屏、剑河、酉阳、秀山、会同十多个县市广大地区。建于康熙庚寅年(1710年)的远口吴氏总祠备极辉煌,占地1270平方米。吴氏先祖入黔已700多年。祠堂内中堂檐楣所挂“至德克昌”横匾,为民国陆军85军中将军长、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吴绍周所书。吴氏后裔昌盛。江东乡杨氏宗祠大门墙上雕塑的花朵,直径近1米。三门塘王氏“太原祠”主牌楼重檐流苏,殿顶下塑有五棵大白菜,左右墙壁上塑有两棵大白菜,取“清白传家”之意。刘氏宗祠具哥特式建筑风格,设计者王泽寰是北伐名将王天培的侄子,他随叔文闯世界,到过西欧,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熏陶。因此才由湖南名匠修了这融东西方风格为一体的祠堂。锦屏县古镇隆里的宗祠群,也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

  宗祠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。宗祠即宗庙,在尧舜时代就有了,但一直是统治者的专利。到了唐代,才允许百姓建私庙。宗祠是同宗同族人祭祀先人、商讨决定本宗族重大事务、对族人进行教育的场所。它以同宗同族人为纽带,以血缘亲情为基础,以忠孝为思想核心。宗祠文化讲究孝亲、血统、出身,以孝亲、修身、治国平天下的伦理观念教化族人。对正家风族风、维护家族内部稳定、惩治违法乱纪、奖掖先进、培养人才、促进地方稳定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。历史上清水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数县能出这么多人才,经济能相对较快发展,是与浓厚的宗祠文化有着重要关系的。当然,宗祠文化也有它不足之处和落后的方面,但只要对之进行深入研究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就能利用它为促进社会基层单元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,促进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发挥作用。

 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浩劫中,清水江中下游的这批宗祠能得以大量保存,或者毁坏不大,实在是一件幸事,实际上也是宗祠文化教化后人的结果。这些宗祠在全国也是少见的,应该加以妥善保护。从考古学和文化思想研究方面来看,这些宗祠是前人留下的智慧结晶,是清水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。

Copyright © 2009 szsunshi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 | 寿州孙氏宗祠 孙家鼐纪念馆办公室 版权所有 | 皖ICP备09027334号
联系人:孙方维 孙以安 孙自乐 孙自彪 孙全祥 | 联系电话:0564-4021378 | 手机:15324563880 | 传真:0561-4932122 | 邮箱:1552700565@qq.com | 13305617960@189.cn